
在張仲景的像前,我會毫不猶疑雙膝下跪,感恩他對後人的偉大貢獻。
張仲景是公認的醫聖。「聖」,不是隨便可以叫的。
一千八百多年前,張仲景寫下曠世傑作《傷寒雜病論》,把獨一無二的治病心法傳給後人,惠澤蒼生。
醫者受惠,雖然讀通《傷寒雜病論》甚難,但一旦融會貫通,必可醫行天下;病者受惠,醫聖的心法運用得宜,足以頓愈沉痾,甚或起死回生。
蘇婆婆患了急性白血病,也即血癌,就診時有三大症狀。第一是紫癜,周身出現一片片紫瘀斑塊;第二是臌脹,腹部脹大有如即將臨盆;第三是胃口極差。
《傷寒雜病論》沒有傳授怎樣醫治血癌,卻傳授了怎樣醫治「心腎陽虛」和「脾虛氣滯」兩種體質格局,前者可用四逆湯,後者可用半夏厚朴湯。
而蘇婆婆的體質格局,既是「心腎陽虛」也是「脾虛氣滯」,所以我開四逆湯也開半夏厚朴湯,當然根據了具體情況在藥味上加加減減。
兩星期後,蘇婆婆身上的紫瘀斑塊完全消失了,胃口大開,而好像臨盆在即的巨腹也顯著縮小了。
蘇婆婆的急性白血病,是由於「心腎陽虛」兼「脾虛氣滯」此種混合型的體質格局所導致的,只要醫好這種失常的體質格局,血癌治愈可期。
天下間的病痛,大部份無非是失常的體質格局所導致的,醫治體質才能醫治疾病的根本。怎樣醫治各種失常的體質格局?醫聖早已在《傷寒雜病論》作出指導,只差我們是否願意下苦功去領悟!
我們矢志讓中醫智慧家傳戶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