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00
醫術精湛者雖大不乏人,但同時能深人淺出,以幽默筆觸趣談中醫學者,則絕無僅有。讀劉兄的文章,如匆忙中喝下一碗真材實料之涼茶,順氣安神;若在悠閒時靜心品讀,又似風過竹林,潤物無聲。
郭立文
跨媒體創作人
劉醫師深入淺出地,將中醫介紹給普羅巿民,原來中醫學並非如想像般高深莫測,也絕不沉悶難明。如有朋反問我哪位中醫師好,我會介紹劉醫師;如有朋友想認識中醫學,我會推介《趣談中醫》。
梁穎琴
理工大學研究員
西醫對我的病束手無策,中醫卻改善了我的病情和體質。中醫的療效,使本來對西方醫學較熟悉和信賴的我開始相信中醫學確有它的道理和價值。
謝文卿
醫院註冊護士
「你何不試試中醫治療?」這句話為當年只17歳,因患重病而要停學的我,掀開人生新的一頁。我因接受中醫治療而重獲健康,相信當你閱畢這本書,必會對這門博大精深的學問更加了解。
葉秋霞
秘書
描述
代序 —- 幽默筆觸趣談中醫學
如果你湊巧在書局拿起這本書,並翻閱了一兩篇劉醫師的文章,相信你是一位愛惜身體,並對中醫學有點好奇的人,更重要的是,你有點運氣。
正如小弟多年前認識劉醫師,亦堪稱一點善緣。其時劉兄義務傳授養生功法,什麼時候見他都精神奕奕,做什麼事都看來胸有成竹,叫人感到即使泰山崩於前,他也面不改容。
醫術精湛者雖大不乏人,但同時能深入淺出,以幽默筆觸趣談中醫學者,則絕無僅有。
讀劉兄的文章,如匆忙中喝下一碗真材實料之涼茶,順氣安神;若在悠閒時靜心品讀,又似風過竹林,潤物無聲,自自然然得著實用的養生知識外,更可窺見中國醫學之博大精深。
敦立文 跨媒體創作人
代序 —- 認識越深,興趣越濃
認識劉彥麟醫師多年,譅識他的時候,對他十分好奇,曾問他為什麼對中醫學興趣如此深濃,他笑笑口,說認識中醫學越深,興趣越濃,已到了難以自拔的地步。
劉醫師有個難得的抱負,想把中醫學這門國粹發揚光大,向來坐言起行的他除了開展行醫的事業,還在雜誌報章撰寫專欄,用輕鬆的筆調,將中醫學深入淺出地介紹給普羅巿民。
劉醫師好學不倦,敬業樂業的精神,正是其中醫診所越開越大,求診的人絡驛不絕的原因。現在,我對劉醫師已不再好奇,只有欽佩!
如有朋友問我哪位中醫師好,我會介紹劉醫師,如有朋友想認識中醫學,我會推介《趣談中醫》。
梁穎琴 理工大學研究員
自序 —– 一輩子健康最好
在《成報》寫「中醫大趨勢」,至今不覺己兩年,期間讀者給我的鼓勵,是一份最珍貴的精神禮物。
一位女讀者說每次看「中醫大趨勢」,都把文章剪存,有一次忘記買報紙,事後專程往《成報》辦事處補購,我聽了深感鼓舞,期許自己下筆更用心,不辜負讀者的期望。
我熱愛寫作,讀者的共鳴帶給我無窮快樂。我也熱愛行醫,病者告訴我病情改善了,我會感到無限歡慰。
做任何工作,金錢的回報雖然重要,但我深感精神上的滿足遠較重要。我十分幸運,能投身中醫事業,物質和精神上的滿足兩者兼得。
我投身中醫事業,還有一點點野心。
我想為傳播中醫學盡一點綿力,希望多一些人認識祖先留給我們的醫學智慧。
我想大家能輕輕鬆鬆,開開心心吸收中醫知識,一輩子健康最好,萬一生起病來,能夠多一個選擇,呀,我的病也許中醫能治得好。
我想大家看完我寫的東西,覺得中醫學其實很有趣,並非想像中那樣枯燥難明,倘若一些讀者看書後燃起對中醫學的興趣,繼而鑽研這門造福蒼生的學問,日後和我們一起發揚國粹,更是我所深切盼望。
因此,我把兩年來在《成報》發表過的專欄文章選輯,結集成本書。
最後,我要多謝幾位朋友,因為有他們的協助,《趣談中醫》更加生色。
本書脫俗新穎的封面設計,是出自胡志廣兄的手筆,他的設計,演示了一個生氣勃勃,不落俗套的中醫形象。
一本書的命名十分重要,我曾經為書名搜索枯腸,幸得梁穎琴小姐拔刀相助,除了替我寫序,還替本書起了一個又簡潔又貼切的書名。
還有郭立文先生,他在序言中寫的過譽之辭,愧不敢當。
謝文卿小姐和葉秋霞小姐,我也要一併致謝。當我邀請他們在書背分享一些對中醫學的看法,他們馬上答應。
當然還有你,我的親愛讀者。因為你購閱《趣談中醫》,我更有信心出版下一本著作。
在閱讀過程中,如果有任何疑問,有一些閱讀感受或治病經驗想分享,歡迎你來信告訴我們。祝你有一個愉快的閱讀旅程。
劉彥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