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了針仍中招?!我們還可做什麼?

病毒變完又變,打了針仍有機會中招,人心惶惶。

「打了針,我們還可做什麼來增強自我保護?」近日不少人問。

一年前,我發表了「中招?問過『正氣』先!」這篇文章,那時還未開始打針。文章分享了九點防疫建議,今天仍然非常適用,因此再次發表如下,希望對大家有點裨益。

****************************************
中招?問過「正氣」先!(註1)

一些朋友有種錯覺,以為接觸了病毒就必然中招,結果坐立不安,惶恐不可終日。

其實,我們絕非「肉隨砧板上」的。

我們就算直接接觸了病毒,是否發病,並非病毒單方面「話事」的,還要看你是否「正氣」內存,只要你是「正氣」內存,病毒是不能令你發病的,就是發病也很容易康復,不會轉為重症。

什麼是「正氣」?「正氣」(註2)是與生俱來的一團生命能量,這團能量沿著身體的經脈往來循環,它有防衛身體不讓「外邪」入侵的功能。

中醫寶典《黃帝內經》裡,有以下非常著名的一問一答。

黃帝問:「余聞五疫之至,皆相染易,無問大小,病狀相似,不施救療,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

歧伯答:「不相染者,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避其毒氣……。」

大意是:黃帝問歧伯各種疫症來到時,無論老幼都可能受到感染,而且症狀都會很相似,沒有藥物或缺乏資源施救的情況下,怎樣才可以避免受到感染呢;而歧伯就回答說,不受到疫症感染的人,其體內「正氣」充沛,故「邪氣」不能侵犯。

看,《黃帝內經》早已一錘定音:「正氣存內,邪不可干」。

當然,一般人無法肯定自己是否「正氣存內」,所以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離,避開「邪氣」是必須的,我們無謂向病毒作不必要的挑戰。不過,我們起碼能比較安心,我們並非「肉隨砧板上」,一接觸到病毒就必然中招,我們還有「正氣」這道天然而有力的屏障。

那麼,受疫情籠罩著的今天,我們如何維護自身的「正氣」,以趨吉避凶呢?以下有九點建議:

第一,須充足睡眠,而且要早睡,勿熬夜,熬夜會損傷身體的「正氣」的。

第二,每餐吃八分飽就好,不要吃到胃部撐脹,而且最好吃得清淡一點。

第三,避免過度操勞,無論是體力上或是腦力上。

第四,注意保暖,避免著涼。頭部、後頸和背部尤其須要保暖。「足太陽膀胱經」是抵擋「外邪」入侵身體的第一度防線,它的循行路線恰恰經過頭部、後頸和背部。我們出入最好帶備外套、帽子和圍巾,感到寒冷時隨時可以自我保護。

第五,忌生冷寒涼飲食。從中醫的角度看,今次的疫情屬於「寒濕疫」,基於「同氣相求」的原理,屬於「寒濕」體質的人較易感染發病,而多吃生冷寒涼,則體質易因「脾虛」而趨於「寒濕」,「寒濕」多一分,「正氣」則損減一分。

第六,每天或隔天飲用「薑艾陳皮飲」(註3)以除「寒濕」護「正氣」。

第七,常常用手指按揉兩個重要穴位,分別是「手少陰心經」的神門穴,和「手太陰肺經」的太淵穴(google一下便輕易找到此兩穴的位置)。

第八,若有需要,找一個你信得過的中醫,替你「量體裁衣」開處方,改善體質,扶助「正氣」。

第九,保持心境舒泰,切勿愁眉深鎖,更忌惶恐不安,不良的情緒會削弱「正氣」的。我們一方面須做足預防措施,而另一方面卻要保持從容淡定,要保持從容淡定,要保持從容淡定(非常重要,所以說三次)。

互勉,大家一起努力!

註1:本文收錄在我最近出版的著作《治氣能治百病》,詳情可點擊:
https://www.facebook.com/824774274398241/posts/1797378057137853/

註2:「正氣」X光照不到,驗血驗不到,磁力共振也查不到,只能透過中醫的望聞問切來探查它在人體內是否充沛,是否運行暢順。可以說,「氣」是中醫學的靈魂,如果你不信人體內有「氣」這回事,那麼只能說你暫時與中醫未有緣份。另外,「正氣」的層次高於免疫功能,同時「正氣」充沛的話,則免疫功能必然強大。

註3:薑艾陳皮飲的成份及煎煮方法,可點擊下面的連結重溫:
https://youtu.be/Abi8z7IPz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