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劉彥麟博士的中醫天地

  • 首頁
  • 簡介
  • 文章
  • 我的作品
    • 著作
    • CD演講集
    • 購物車
    • 結帳
  • 活力高營養粉
  • 尚正堂
  • 聯絡我們

CD演講集

顯示所有 2 個結果

  • 愛聽中醫學

    $65.00
    加入購物車
  • 中醫治病奧秘

    $45.00
    加入購物車

近期文章

  • 視像診症,確診不必傍徨
  • 誤吃寒涼,五青汁變催命符!
  • 聽到個「瘤」字就驚惶失措?
  • 過度出汗傷「心氣」
  • (更正版)「通波仔」和「搭橋」以外的選擇

分類

  • 男科 (1)
  • 痛症 (3)
  • 癌症 (11)
  • 皮膚科 (10)
  • 腫瘤 (3)
  • 自傳篇 (2)
  • 雜病篇 (27)
  • 飲食散文 (15)
  • 養生篇 (12)
  • 視像診治 (2)
  • 高血壓 (2)
  • 婦科 (3)
  • 心臟病 (1)
  • 情緒篇 (3)
  • 未分類 (2)
  • 淺談冠狀病毒 (11)

dr.lauyinlun

修習轉念 容天下難容之事

醫聖張仲景寫下兩本永垂不朽的曠世傑作,其中一本叫《金匱要略》,書中說「若五臟元真通暢,人即安和。」

只要五臟六腑氣血運行流暢,人體便會平安和諧,百病不侵;換言之,如果五臟六腑氣血鬱滯不暢,人體便失平安和諧,百病即生。
 
因此,我們若注重養生保健,則必須千方百計保持氣血流暢。

氣血是否流暢,跟飲食、作息起居和心境是否恰當極有關係,今次先講心境。心境是否舒暢絕對影響氣血的運行,心境舒暢,氣血就跟著流暢,心境鬱悶,氣血就跟著鬱滯。

中醫寶典《黃帝內經》說:「怒則氣上,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怒、悲、恐、驚和思,是心境鬱悶的狀態,而上、消、下、亂和結,是氣血鬱滯的表現。

氣血鬱滯,能導致很多疾病,最嚴重的就是癌症。

要避免氣血鬱滯,必須保持心境舒暢。可是,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怎能常常保持心境舒暢呢?

修習轉念的藝術,是一個好辦法,轉念的道行夠高,多不如意的事也容得下。

失業?也許是創業或轉換跑道的天賜良機。

失戀?也許因禍得福,一段更美滿的姻緣正等著你。

生意失敗?但卻賺到經驗和人脈,下次東山再起時更有把握。

少年坎坷?天降大任,必先苦人心志;今天的不幸,恰好是明天奮鬥的最強動力。

親朋離世?生老病死,四苦根本是平常;感恩親朋陪伴自己走過一段人生旅程。

見工落選,比賽落敗,股票輸錢,被老闆斥責,被別人欺騙,被親人遺棄……統統,轉一轉念,都容得下。

容得下不如意的事,就能「逆」來「順」受,逆境來到也能像身處順境一樣。

其實,是逆境還是順境,觀念而已,轉個觀念,逆境也能轉成順境,壞事也能變成好事。

浮生若苦,轉念心寛。

心寛即能心境舒暢,心境舒暢即能氣血流暢,氣血流暢即能百病不侵。我們養生保健,不就是希望百病不侵嗎?

認真修習轉念吧,遇到不如意事,轉一轉念,即海闊天空。

#劉彥麟
#劉彥麟中醫師 
#劉彥麟博士 
#劉彥麟博士的中醫天地 
#尚正堂 
#《金匱要略》
#《黃帝內經》
#氣血鬱滯
#心境舒暢
#修習轉念
視像診症 確診不必徬徨

敬請留意,若確診新冠疫症,不宜親臨診所,可透過WhatSapp視像診治,免煎藥劑通常即日可速遞至家中。 

萬一有需要,不必徬徨,可致電接待處預約視像診症。

#劉彥麟
#劉彥麟中醫師 
#劉彥麟博士 
#劉彥麟博士的中醫天地 
#尚正堂 
#確診不必徬徨
#視像診症 
#免煎中藥
皮膚病不醫皮膚 好多皮膚病,例如濕 皮膚病不醫皮膚

好多皮膚病,例如濕疹、牛皮癬、蕁麻疹、暗瘡及白蝕等等,其實是體質出了偏差,反映在皮膚上而已。

因此,醫治皮膚病的重中之重,應該是把體質調治好,體質好一分,皮膚就會好一分。

如果不理會體質,只在皮膚上塗塗抹抹,病情必然反反覆覆,最後注定徒勞無功。

下圖是一個案例,小腿的主人是一位中年男士,他的小腿長滿紅色點片狀斑疹,我們診斷他屬於「脾虛濕盛」的體質,他吃了健脾化濕的處方後,偏差了的體質得到糾正,皮膚也迅速改善了。

要根治皮膚病,必須治好體質。

#劉彥麟 
#劉彥麟博士 
#劉彥麟中醫師 
#劉彥麟博士的中醫天地 
#尚正堂 
#皮膚病
#濕疹
#牛皮廯
#蕁麻疹
#暗瘡
#白蝕
#「脾虛濕盛」
用心地聆聽 關懷地發問

秀儀來看失眠,今次是第三次。

初診開了安神定志的藥劑給她,覆診時她說「好耐未試過咁好瞓」,於是不改處方,繼續開出安神定志的藥劑。

今次她卻說又睡得不好了。我問她最近有事發生嗎?她說有啊!最近和同事在工作上有磨擦,心情很差。

原來如此。

「有份新工我剛面試完,取錄機會很大,我應該轉工嗎?」秀儀問。

這樣的問題不宜輕率回答啊!我心想。

「你轉工最大的動機是什麼?」我用問題回答問題。

「賺多些錢啊!新工的薪金比現在的高出一截。」秀儀說。

「還有其他原因嗎?」我繼續問。

「想換個新環境,希望工作開心些。」秀儀說。

「明白,你轉工的原因好清晰呀,有什麼事令你猶疑呢?」我又問。

「但我又怕轉了工如果應付不了,不知如何是好。」秀儀說。

「萬一新工作你真的應付不了,最壞的情況是什麼呢?」我問。

「也沒什麼大不了,最多再重新找工作吧了。」秀儀微笑,似乎自己找到了答案。

患者有些問題不宜直接給答案的。

今次第三次見秀儀,見面的時間前後總計不過半小時左右,我有什麼資格替她下轉不轉工如此重要的決定?

她自己的處境她自己最清楚,我只宜用心地聆聽,關懷地發問,幫助她看清楚有哪些可選擇的出路,而選擇,必須由她自己來做。

聆聽和發問,是醫者的必修科!

#劉彥麟 
#劉彥麟博士 
#劉彥麟中醫師 
#劉彥麟博士的中醫天地 
#尚正堂
#失眠
#工作
#用心地聆聽
#關懷地發問
糖尿病要戒飯? 有些糖尿病患者不敢 糖尿病要戒飯?

有些糖尿病患者不敢吃飯,幾乎視米飯如蛇蝎。

我們治糖尿病,不單不會要求患者戒飯,反而會建議他們適量吃飯。

不怕吃飯後升糖嗎?

不怕!我們的治療,就是要患者照常吃飯,血糖也漸漸下降。

血糖超標,病因是患者的體質出現了偏差,導致胰臟分泌出來的胰島素失效,沒法幫助細胞從血液中吸取糖份。

因此,糾正偏差了的體質,促使胰島素恢復功效,讓細胞成功從血液中吸取糖份,才是治本之道。

莫說戒飯不一定能降糖,就算能降糖,也是掩耳盜鈴,捨本逐末,或是「斬腳趾避沙蟲」之舉。

《黃帝內經》說:「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

米飯有益脾胃,能補中益氣,長期無「米氣」落肚,可能會導致皮黃飢瘦,四肢無力。

況且,吃米飯特別有飽足感,無「米氣」落肚,反而增加了亂吃零食的風險。

有些糖尿病患者,根本病因其實正是「脾虛」,長期不吃米飯,脾胃越來越虛弱,血糖因些不斷升高,他們放膽吃回米飯後,血糖反而穩定下來。

我們從不要求患者戒飯,但建議他們:
一、 慢慢吃,細嚼緩吞;
二、 少肉多素;
三、 每餐吃八分飽就夠,不要「為食」。

同時,患者必須要戒的是:
一、 生冷寒涼的飲食;
二、 肥膩濃味的飲食。

生冷指飲食的溫度,寒涼指飲食的屬性。這方面我們會提供給患者一份指引做參考的。

肥膩濃味呢?譬如,菜遠肉片與南乳豬手比較,後者當然屬於肥膩;又譬如,白灼蝦和糖醋魚比較,後者當然屬於濃味。

以上五點,目的都是要養護患者的脾胃;要根治糖尿病,養護好脾胃是必須的措施之一!

#劉彥麟 
#劉彥麟博士 
#劉彥麟中醫師 
#劉彥麟博士的中醫天地 
#尚正堂
#糖尿病
#《黃帝內經》
#「脾虛」
「通波仔」和「搭橋」以外的選擇 曾 「通波仔」和「搭橋」以外的選擇

曾經應邀主講「從中醫角度看冠心病」。

什麼是冠心病呢?就是供應血液給心臟自己的血管(叫冠狀動脈),因為裡面積聚了脂肪和膽固醇而變窄,影響了血液流通的暢順程度而出現的疾病。

心絞痛是一個具代表性的病徵;心臟需要不停的血液供應的,當冠狀動脈的阻塞程度,造成供應給心臟的血液不足,得不到充足血液供應那部份心臟肌肉,便會出現壞死,這時就是「心肌梗塞」,或叫「心肌梗死」,也是我們俗稱的「心臟病發」。

心臟病發,是有性命危險的。

一個人得了冠心病,假如他不認識中醫學,只能有三個選擇。第一,吃西藥;第二,如果吃藥無效,就要「通波仔」;第三,如果病情較嚴重或不宜「通波仔」,就要做「搭橋」手術。

很可惜,「通波仔」和「搭橋」兩者都是治標不治本,並沒有解決血管阻塞的原因,所以血管仍有機會再次阻塞。

遇過一個病人,先後三次「通波仔」,血管裡放了五個支架,就診時左手由手臂麻痹到手指,他不想再「通波仔」了。

也遇過一個病人,他只做過一次「通波仔」,但做完後要終身吃薄血藥,結果出現了陽痿、腰痛和耳鳴等「腎氣」受損的副作用,他不想終身吃藥,更不想再做第二次「通波仔」。

和「通波仔」比較,「搭橋」對身體的創傷大得多,不是人人承受得住,手術需要把胸膛剖開,把胸骨鋸斷,利用藥物把心跳暫時弄停,手術就算成功亦要付上元氣大傷的代價。

中醫藥能醫治冠心病的,而且是根治。醫聖張仲景早就在他的曠世傑作《傷寒雜病論》傳授了醫治的方法,當年不叫「冠心病」,而叫「胸痹」。

不如說一個醫案給大家聽。

我曾經在《成報》寫專欄,某天介紹中醫醫治冠心病的原理,一位讀者吳先生剛好是冠心病患者,走一個街口胸部也感到難受,看了我的文章開始吃中藥,不久便能健步如飛,冠心病的症狀也完全消失了。

吳先生吃的是強心、化痰和活血的中藥。

中醫說「氣為血之帥」,血液在血管裡流動不息,背後那股推動力來自「心氣」,「心氣」是血液的統帥,「心氣」強健血液就暢通流動,「心氣」疲弱血液就流動不暢,所以,要恢復冠狀動脈裡的血液流通,第一就是強心。

血管出問題,化痰似乎很無厘頭。中醫講的痰,不一定是咳嗽吐出來,給你見得到的痰,堵在血管裡的脂肪和膽固醇,也屬於中醫講的痰,有專門的藥物來化解,所以,要恢復冠狀動脈裡的血液流通,第二就是化痰。

活血更容易理解了,就是活化血液,使血液的流動活潑起來,所謂「牡丹雖好,也要綠葉扶持」,如果說強心藥是牡丹,那麼活血藥就是綠葉,所以,要恢復冠狀動脈裡的血液流通,第三就是活血。

為什麼「通波仔」和「搭橋」治標不治本,兩者皆可能血管再次阻塞?因為前者只用支架來撐開血管,而沒有絲毫強健「心氣」;後者剖胸鋸骨來接駁血管,更是令「心氣」雪上加霜。

我相信,如果真正認識了中醫學,就是心臟科權威自己得了冠心病,選擇「通波仔」或「搭橋」前都會三思的。

#劉彥麟
#劉彥麟博士 
#劉彥麟中醫師 
#劉彥麟博士的中醫天地 
#「通波仔」
#「搭橋」
#冠狀動脈
#膽固醇
#心肌梗塞
#心肌梗死
#心臟病發
#冠心病
#胸痹
#醫聖張仲景
#《傷寒雜病論》
#「氣為血之帥」
#「心氣」
中醫最重要的本領是什麼? 有時,病 中醫最重要的本領是什麼?

有時,病人就診會遞來其他醫師開過的處方,給我們參考。

有一次,某病人遞來兩位醫師的處方,兩張處方的用藥方向竟然是完全相反的,一張用藥苦寒清熱,一張用藥溫陽袪寒。

同一個疾病,為什麼兩位醫師用藥南轅北轍?

因為兩位醫師辦證(註1)的造詣不同,於是用藥的方向就不同;而辨證正正是中醫最重要,或者說最值錢的本領。

辨證是困難的,須長時間上下而求索,才能練得一身好本領。

明末清初的名醫喻嘉言說:「醫不難於用藥,而難於認證。」

清末名醫鄭欽安也說:「醫學一途,不難於用藥,而難於識症。亦不難於識症,而難於識陰陽。」

是的,治病(尤其是治本)是困難的!最大的困難,在於準確判斷身體裡的陰陽氣血出了什麼問題,而導致了疾病。

中醫水平的高低,就決定於辨證本領的高低。

提升辨證本領,應是每一位有志氣的中醫的終身修煉,而我們認為,提升辨證本領的最好方法,就是痛下苦功鑽研《黃帝內經》、《傷寒論》和《金匱要略》三本神級著作。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超群的辨證本領,並非從天而降的。

註1:
辨證即是判斷體質出了什麼偏差而導致了疾病。A君、B君和C君患了同一個病,但體質的偏差可能並不一樣,中醫憑望聞問切四診來判斷三人的體質到底出了什麼偏差(不同的偏差就用不同的治法),就叫「辨證」。

凡是治標的治法都並非辨證,譬如高血壓吃降壓藥,糖尿病吃降糖藥,高膽固醇吃降膽固醇藥,等等。務必找出體質出了哪樣的偏差,而導致了高血壓、而導致了高血糖,而導致了高膽固醇,才是辨證,也才是治本。

#劉彥麟 #劉彥麟博士 #劉彥麟博士的中醫天地 #劉彥麟中醫師 #中醫辨證 #陰陽氣血 #黃帝內經 #傷寒論 #金匱要略
應邀受訪談痛症 好多人被痛症纏身, 應邀受訪談痛症

好多人被痛症纏身,不久前應邀向公眾講解痛症,被問到中醫如何醫治痛症。

我說痛症可分「不通則痛」和「不濡
則痛」兩種,前者須暢通經脈,後者須補益氣血。暢通經脈後便會「通則不痛」,而補益氣血後便會「濡則不痛」。

我還舉了腰痛和三叉神經痛做例子。

大家也想了解下嗎?立刻點擊以下的視頻連結收看吧:
https://youtu.be/F47b0YHDNmU

#劉彥麟
#劉彥麟博士
#劉彥麟中醫師
#劉彥麟博士的中醫天地
#尚正堂
#痛症
#「不通則痛」
#「不濡則痛」
為什麼11pm前非睡不可?
 
如果你重視養生保健,如果你有病在身想盡快康復,那麼11pm前你便非睡不可。

因為11pm – 1am這兩小時叫「子時」,是養護陽氣的關鍵時刻。
因為11pm – 1am這兩小時叫「子時」,是養護陽氣的關鍵時刻。
因為11pm – 1am這兩小時叫「子時」,是養護陽氣的關鍵時刻。

很重要,所以說三次。

當然,如果你不相信身體內有陽氣這回事,就不必看下去了。

陽氣對身體來說是極端重要的,中醫寶典《黃帝內經》說:「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天地沒有太陽的照耀,萬物必然生機凋零,而身體缺乏陽氣的溫煦,則必會百病叢生甚至夭折早死。

我們認為,百病都是因為陽氣受損而導致的,因此,如果我們重視養生保健,就應悉心養護陽氣,莫讓陽氣受損。

養護陽氣有不同方式,今次只講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一種方式—11pm前睡覺。

每天11pm至1am這兩小時,即子時,是陽氣在身體裡初發的重要時刻,我們叫「子時一陽生」(註1) ,此時陽氣極須要呵護,而子時熟睡了便是對初發陽氣的最佳呵護。

初發的陽氣得到呵護,便能順利茁壯起來,以供身體翌日使用。相反,子時不睡覺,陽氣的生發和茁壯過程就必會受到影響,久而久之,整體陽氣就會受到損害,身體繼而百病叢生。

因此,熬夜是極度反養生,極度反保健的。年少無知,後生時我也犯過這個嚴重錯誤。

香港是忙城,並非人人有條件可以11pm前睡覺的,有條件而不肯睡就太可惜了,白白錯過子時養護陽氣的時機。

暫時沒有條件11pm前睡覺的朋友,認識了子時養護陽氣的重要性後,能早半小時睡覺就早半小時,盡力而為吧。

不過,有沒有條件有時卻是取捨和價值觀的問題;只要有足夠的意向,自會找到辦法,沒有足夠的意向,自會找到藉口。

註1:陽氣在身體內的運動,跟太陽在天地間東升西降一樣,是周而復始,循環不息的;每天的子時,是陽氣在身體裡循行了一周而再次開始新一周的時刻,因此,我們叫「子時一陽生」。

#劉彥麟 #劉彥麟博士 #劉彥麟中醫師 
#劉彥麟博士的中醫天地 #尚正堂 #《黃帝內經》#陽氣 #11:00p.m.
#睡覺
載入更多... 在 Instagram 上追蹤

搜尋文章

翻譯

佈景主題採用 Automattic 所設計的 Colinear。